十五分鐘讀書法則,用十五分鐘去讀書便已經很有效
很多人認為閱讀應該要一氣苛成,因為這樣可以保持高效的專注力,偶然的分心比如旁人的滋擾或電話的通知絕對令人感到煩厭。大家可能會和我一樣在閱讀時把電話調較成靜音、去某些沒人打擾的地方閱讀等。 但是,除了減去外在滋擾以增加效率外,原來還有方法可以增加閱讀的效率。 什麼是十五分鐘閱讀法? 今天,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可以令大家保持專注力以及效率的方法: 15分鐘閱讀法。 其實理論很簡單,假設你準備利用大概一小時看一本書,你可以把這一小時分開成四個15分鐘,每個十五分鐘之間加入一分鐘的分心休息時間。 這個方法其實背後的理論其實是應用了心理學的初始和結尾效應。 你有沒有發覺,在剛剛開始工作或閱讀的頭五分鐘至十分鐘,效率特別地高,專注力也十分充足。 但是,隨著時間的推移,你的專注力開始下降也更容易地感到分心。 這是因為人的專注力不能維持太長的時間。 不過,如果你繼續下去並支持到接近完成(剩下最後五分鐘),你的效率又會重新提升。 以上這個情景就是初始和結尾效應的例子。 初始和結尾效應的假設 這個方法作了一個假設: 你的初始和結尾效應分別有五分鐘 一起來算一道數學題: 假設你一口氣讀六十分鐘,你最有效的時間是頭和尾的五分鐘,那你只有10/60 = ~17% 的高效率時間。 但是,如果你把時間分為十五分鐘,當中有10分鐘是高效率時間,那你就有10/15 = ~67%的高效率讀書時間。 在一段60分鐘的時間有這麼高的效率能夠讓你看得更多更快以及更深入,這就是15分鐘閱讀法的好處。 試驗並調整…